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建设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培养忠诚于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事业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学院突出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重视理想教育、信仰教育和理论武装,努力把学院所属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坚持“马院姓马”,以坚定的政治导向筑牢课程建设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规律性,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根本的特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遵循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用科学和学术的力量回应意识形态要求,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性质和建院的重点,姓“马”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原则。
学院从建立之日起,就亮出了姓“马”的旗帜,喊出了“在马信马、在马爱马、在马讲马、在马研马、在马护马”的口号。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姓“马”作为根本原则,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支撑、凝聚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推出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在体现正确政治方向和立德树人的宗旨等方面,发挥了姓“马”的作用。
坚持“在马讲马”,以正确的思想内容承载课程建设的使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渠道,学院把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在马讲马”。坚持“在马讲马”,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以重信仰、精师艺为目标的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学院非常重视信仰教育,注重在“信仰”层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纯洁化,同时由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牵头,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组织课程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的教学内容;组建老中青结合的以导师制为平台的教学团队,发挥了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院成立以来,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水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都有明显提升,为“讲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持“在马讲马”,二是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讲深、讲透、讲好。为此把四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体系,讲授重点等做了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特别是解决了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四门主干课程全面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把四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科学规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讲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等,提升理论的信服力,坚定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夯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价值目标等问题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讲授重点则是激发中国精神,彰显美好社会的价值诉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是做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讲解工作,让学生能够切实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通过对四门课程的统筹安排,使得我们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时,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又有效的提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
坚持“在马研马”,以精深的理论研究凸显课程建设的魅力
没有科研,搞不好教学。学院三个重点学科,在科研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组建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引导教师在项目申报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力量,使团队成员切实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团队公关的良好形式。2016年,学院已成功申报国家社科课题1项,获得5项省部级课题立项,发表高水平论文一级A4篇,一级B5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搞好课堂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院还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去。从本学期开始,学院全面推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主体上开展以“专题化、组合式”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行为养成式”为主要范式,执行“2+1”教学模式,从现有3个学分中单独划出1个学分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问题讨论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课实行“经典品读式”,让学生通过“诵、读、品、悟、行”,更好地消化经典美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展以“角色体验式”为主要范式的教学改革,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让一系列历史短剧成为课堂“翻转”、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形式。
通过教学改革,老师和学生被置于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位置。老师从知识传播者变成行为、思想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亲身体验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坚持“在马护马”,以鲜明的政治态度标识课程建设的追求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护“马”贯穿于四门主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敢于回应各种意识形态挑战,护卫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如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发挥发挥自身优势,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排除其理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清除其方法论基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解疑释惑,用历史的、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通过否认近现代史上的一切进步的、上升的革命运动及其取得的革命成果,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党领导的民族解放、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本质,帮助学生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