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乐竞体育电竞(科技)有限公司 > 教育教学 > 正文

人文学院:润物无声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时系列之七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8-11-07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文与传播学院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无缝连接,使思政教育如春雨一般润入学生心田。

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

学院教师积极借鉴隐性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在专业课教学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从而在不经意中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教师们在对优秀作家作品作分析时,注意选取能够反映作家爱国情怀、人生境界的作品,如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苏轼直面坎坷、乐观旷达的词作,鲁迅的“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杂文,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注意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梦想,从而让思政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自然生发。

《言语交际学》《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师们采用案例讨论、辩论赛、模拟招聘等方式让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提高了言语表达能力,又提升了思想修养水平。如辩论赛,学生分组对“人为自己活着快乐还是为别人活着快乐?”“在人生道路上,机遇和奋斗哪个更重要?”“爱人与被爱哪一个更幸福”等辩题的辩论,既锻炼了口才,又接受了一场场思想的洗礼。

言传身教  塑造心灵

人文艺术是时代精神的花朵,它的绽放离不开时代土壤的滋养,也离不开人类精神的浇灌。无论是展开古今中外的文献长卷,还是解析现代媒体的创意制作,在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课程上,教师们言传身教,引领学生进入传世经典,解读不同时代脉动中共通的艺术与文化真谛。

《汉字与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明与当今世界》等课程,教师们用与时俱进的视角审视传统文明,融入当代思想和政治视野,呈现人文学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教师们通览古今的深厚学识和立足时代的思辨为学生“言传”提供力量、为学生“身教”提供模范。

《影视创意与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等课程,教师们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艺术创作的方式传播社会正能量。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教师们更是把思政教育延伸到了课堂外,系列漫画作品——梧桐语,用满满的亲情和艺术趣味书写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用最平易的方式将这个时代普通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艺术手法的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揭示了艺术大厦的基础原理,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关注时政  增强使命

学院教学团队注重时政与社会文化的关联,结合课程内容分析社会热点,将社会文化与信息传播塑造社会共同体的公共职能贯穿在课堂中,阐明它们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稳定和进步中发挥的重大意义,提升同学们的政治意识和专业认同,激发人文与传播学子的公民素养和专业使命感。

《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理论与实务》等新闻类课程,教师们所设置的写作训练主题与时俱进,和当下热点勾连,不仅引导着学生如何进入新闻现场,采集信息,也向他们传递着新闻客观性背后的价值观和职业愿景,激发同学们的专业使命感。

《广告理论与实务》《新媒体传播实务》等课程,教师们联系当下的新媒体现实,尤其是高校频发的危机事件,教育学生要时刻牢记热爱祖国、不忘社会责任,做一个有情怀、有正能量的大学生。

学院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思政育人新举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和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讯员 姚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