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13日,由浙江省社科联、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在下沙校区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评奖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江小涓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第六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李克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杨志勇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仲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张涛教授,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浙江省政协常委盛世豪及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钟晓敏教授应邀作主旨演讲。
江小涓作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挑战和机遇”的主旨演讲。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破解从全面小康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跨越可能面对的挑战,发挥好我们独特优势,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现代化是一个有基本要求的发展阶段,较高收入水平是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较高,但最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压力比较大,特别劳动力成本变化、劳动力数量减少和抚养比变化、人民群众诉求多元化、外部环境明显变化等都加大了下行压力。相比挑战,我们更要看到自己独特而突出的新优势:科技能力显著提高;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人力资本具有综合竞争力,劳动力质量也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快、规模大。发挥优势,跨越挑战关键要用好我们的“三大法宝”,即改革、创新与开放。
李克平作了题为“低碳转型:经济学的挑战与思考”主旨演讲。低碳转型是一次深刻的经济社会全面变革。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低碳减排,并且按照时间表完成低碳转型任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关键。碳排放对全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低碳转型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这类外部性问题,把碳排放的负外部性转化成内在成本,让排放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应该做好顶层设计,确定低碳转型的总目标、总要求、时间表、路线图、行动方案,提出相应的计划、指标、要求、法规、政策,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针对负外部性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除了确定总目标和勾画路线图,还要重点构建碳市场,形成碳价格,让价格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总之,一定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目前,市场方面相对薄弱,我们需要聚焦攻关,完善碳市场,真正实现两轮驱动。
刘守英作了题为“转型中国的三农问题”主旨演讲。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转型的主线。就农业问题来说,我国现代农业转型特征明显。农业占GDP份额和就业比例都快速下降,但总体竞争力不够。农业要素发生明显变化,但要素结构整体失衡,农业人力资本数量下降,而劳动力成本却增长。土地再配置成本高,土地现代要素投入粗放特征明显,利用效率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机械使用不经济,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实际需求。其次是农民问题。当前农民问题已不是过去乡土中国的农民问题,而是农二代入城后带来了农民的代际革命。农民群体内部分化不断加剧,农二代希望更好地融入城市,表现为较强的“入城不入村”倾向,由此产生了三代农民问题:一代落在哪里?二代如何落城?三代在哪里构筑未来?再次是村庄问题。大历史转型下,乡村出现了系统性功能失衡。没有解决好“人落在哪里”问题,人地不分离,人地关系无法得到较大的调整,但是农业生产要素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人口持续外流,空心村问题显著。
杨志勇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创新”主旨报告。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财政现代化是不可或缺。我们需要从国家财富管理的视角来探讨财政改革和创新问题。具体来说,政府该怎么收钱,怎么花钱,钱从哪里来,未来还有钱吗?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政府和市场间关系,也与政府和社会间关系密切相关。从政府给钱方式来看,过去是扩权让利,当前财政政策重在减税降费。从花钱角度看,较早时期习惯谈经济建设型政府,而后较多谈公共服务型政府,但现实中,政府兼具两类功能。从可持续角度来看,今天重视高质量的发展,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无疑,多数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来得以解决。国家需求加强财富管理。以往财政领域的讨论仅涉及收支两个方面。但是,我们不仅要看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还要观察其整体影响及评价,考虑到实际的效率。
张涛作了题为“互联网零工、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主旨演讲。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制度设计和优化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而,区域结构失衡、要素分配失衡,以及个人禀赋差异等因素都将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平台经济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它可以拓宽市场的边界,降低创业的门槛,缓解获取生产要素的鸿沟。灵活就业和平台经济密切相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零工,这将成为未来职业的新选择。实证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催生丰富的就业岗位,而且为较多的低收入人群、家庭次要劳动力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收入体系。当前,我们亟需思考平台经济的规范化问题,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数字鸿沟。
李仲飞作了题为“绿色金融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旨演讲。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绿色金融是一大重要趋势。绿色金融为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各类经济要素提供金融支持,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绿色金融将在绿色基础设施、融资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等三大机制。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构建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绿色金融创新有望成为更为重要的新动力,以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盛世豪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主旨演讲。民营经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可见,民营经济不仅是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力量。民营经济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重要的支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的基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一般来说,民营企业越发达的地方往往是收入分配差距越小的地方。民营经济有助于实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发展民营经济,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地发挥两者作用。
钟晓敏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两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西方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级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将落实在人才培养上面。我们要特别重视“课程思政”的作用,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精髓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更加重视对于国情的了解,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少子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更加重视对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共同富裕的认识;更加重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要达成“五个更加重视”目标,高校应该坚守学科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